裝飾藝術
一、雕刻
玉皇殿廟宇建築採用大量的雕刻作品作為裝飾構件,其中包含了石雕和木雕兩種,依雕刻的方法,可粗分為三大類,第一類為圓雕,又稱為六面雕或立體雕,它的特徵是將題材完整的雕刻出來,呈現其造型的立體化,如同廟宇前的石獅和龍柱。第二類為透雕,又稱為內枝外葉或漏雕,最大的特點就是雕刻出的作品有許多漏空的地方,具有窗戶可供採光的功能,在廟宇大門旁的身堵部位,常可見到這種雕刻工法的作品。第三類為浮雕,是一種不漏空的單面雕刻作品,又可細分為陽刻及陰刻。陽刻就是把所要雕刻的圖案以外的部份剔除,依照其剔除的程度又可分為深浮雕與淺浮雕,深浮雕是將圖案以外的部份,深深剔除,讓圖案明顯地凸出於表面;而淺浮雕則是將所要雕刻的圖案以外的部份,淺淺地剔去一層,讓圖案隱隱浮現出來。至於陰刻,則是在磨平的石材上,將所要雕刻的圖案剔去凹陷於石材表面,表現出明顯的線條。
因為玉皇殿經歷了多次修建工程,最後採用了鋼筋水泥結構,原本木結構的部分多由新工法所取代,因此玉皇殿內的木雕作品,多集中於神龕的裝飾構件,而石雕作品則相對繁複,除了正立面顯目可見的龍柱和石獅之外,各壁堵上亦多置石雕作品,其雕刻的題材十分廣泛,從歷史章回小說三國志的賜袍贈金、三英戰呂布等故事,到吉祥圖案如九龍圖、天官賜福、招財進寶、祈求吉慶、三王圖、年年有餘,以及龍、鳳、麒麟、獅、四獸等靈獸,造型與題材十分豐富而多樣,而最具特色的,則是採用梧棲書畫名家黃海泉提供的歷代名人如朱熹、鄭板橋、曾國藩、李鴻章、左宗棠、沈葆真、康有為、梁啟超、胡漢民……等人的墨寶,雕刻成壁堵作品,這些作品在原本繁複的裝飾作品中,突顯了清新的風格,讓玉皇殿充滿了特有的書卷氣質。
二、交趾陶
交趾陶或稱為交趾燒,早期常利用野地搭建臨時窯燒製,是一種低溫(低於攝氏800度)燒製的陶藝,顏色鮮麗生動,製作的程序繁雜,因為是低溫燒製,所以質地較為疏鬆,並不利於長期保存,多做成人物、走獸及博古靜物等,常見裝飾於廟宇建築的屋脊、水車堵、身堵、墀頭等處。不過近代因為瓦斯窯與電窯的發展,交趾陶的燒製技術大幅改進,早期作品不耐久的特色已獲得改善。
玉皇殿的交趾陶作品主要分佈於三川殿及正殿的屋脊及牌頭之上,其題材有天官賜福……等,另外在各個屋頂牌頭上亦有眾多歷史故事題材的交趾陶人物,其造型栩栩如生,作工精緻,色彩艷麗,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。
三、剪黏
剪黏最早流行於中國南方的漳州、泉州及潮州一帶,大約至一百五、六十年前才引進臺灣,因為作品精美瑰麗,在臺灣的廟宇建築中,很快地成為最常見的裝飾工法。從字面的意義看來,剪黏須有二個動作,一為剪,二為黏,也就是先剪後黏,以鑲嵌的手法來營造浮雕的效果。
剪黏最初的發展只是交趾陶的替代品,因為交趾陶造價昂貴,而泥塑不耐久用,因而有剪黏工法的產生,早期剪黏的材料是利用破掉的瓷碗片,最先要以鐵絲捆紮骨架,並用灰泥塑成基體,在基體尚未完全乾燥凝固之期間,修剪破陶、瓷碗片鑲嶔於基體之上,利用破瓷碗片的弧度和其中的色彩,來表現人物的神韻,或動、植物的形態,因此作品稱之為剪黏。
在日治時期以後,因彩色玻璃及塑膠片等新材料的出現,匠師逐漸以彩色玻璃及塑膠片取代了原有的破陶、瓷碗片,因此,剪黏的作品更趨於繁瑣而多彩,最常見的裝飾地點即為水車堵、屋脊及牌頭上的各種動、植物與人物,因為剪黏作品多變而且色彩絢麗亮眼,自然成為廟宇裝飾不可或缺的工藝品。但是因為剪黏所施作的地點多在廟宇建築的高處,所以常常被人們所忽略或視而不見。
近年來,因為工業快速發展,為因應工商時代講求工作效率的潮流,剪黏的製作也突破傳統的工法,現在的剪黏多是由工廠燒製成組的陶片零組件,施工時,省略原本剪陶、瓷片或玻璃片的步驟,直接將燒製好的陶片組裝於廟宇建築之上,這樣的作品雖然施工快速,但也失去了傳統匠師所賦予作品的生命力。
在玉皇殿的屋頂上可見到許多龍、鳳造型的裝飾採用剪黏的作品,其華麗的造型及艷麗的色彩,為玉皇殿增添了美觀與氣勢,如果仔細觀察,玉皇殿的剪黏作品栩栩如生,是十分精緻的作品。
四、彩繪
彩繪最初的目的是為保護木、土結構,在其表面施以他種材質,並結合各種色彩,不僅期望能增加其使用年限,更達到美化建築的功能。彩繪在傳統寺廟的使用,不僅要考量實用、延長建材使用年限,以及美觀等用途,更進一步結合了傳統陰陽、五行的觀念,甚至展現禮教和封建階級的體制。
廟宇建築中的彩繪除了門神之外,主要可分為二大類,一類為樑柱彩繪,另一類則為壁堵彩繪。閩南方言說「紅宮黑祖厝」,其中宮指的就是廟宇,而祖厝則是指家族祠堂,由此可知臺灣廟宇的樑柱彩繪以朱色為底色,並在正脊上彩繪太極八卦,樑枋上則以花鳥、走獸、山水、人物或書法等為題材,而壁堵上的彩繪則因面積較大,可以讓彩繪師傅盡情發揮,所以常見到歷史章回小說或民間傳說故事。
玉皇殿的彩繪作品數量頗多,除了門神之外,在樑枋上的彩繪亦十分精彩,中央正門門神繪以康元帥及趙元帥,兩側分別為宮監及宮女。而樑枋上的彩繪題材則廣泛地應用歷史章回小說或民間戲曲的故事,有三國演義中的臥牛山收周倉;忠、孝、節、義(岳飛精忠報國、花木蘭代父從軍、蘇武北海守節、關雲長正氣參天);四不足等的題材,另外在三川殿的藻井有八仙彩繪,正殿內則有風神、雷神的彩繪,這些作品頗具藝術價值。